“各位化工同仁,武汉目前最紧缺的连体实验服、口罩,您可以拿出一部分驰援的,请联系丁全有,老丁上门去取!费用老丁出!我们会以您的名义尽快送到武汉!要速度,谢谢!”除夕夜,在众多的拜年的信息中,一条特别的求助信息在朋友圈引起轩然大波。从这天起,丁全有从青岛高新区出发,全国各地奔走了20天,演绎了一段车轮上的爱心接力。
在朋友圈发布这条信息的是位于青岛高新区的山东微井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丁全有,今年43岁的他个儿不高,身材壮硕,是个实打实的东北汉子。除夕那天,他从朋友口中得知武汉紧缺医疗物资的消息,考虑到医疗的防护物资应该和做化学实验进行自我防护的物资很接近,于是他当即就想到了两个办法,一个是从公司内部拨款3万元进行相关物资采购,另一个是发动周边的企业家朋友一同抗击疫情。
说干就干,丁全有大年初一便开上公司的小货车四处奔走采购。大年初二,首批采购到的2400只口罩、40套防护服通过顺丰发往武汉第四医院。初三那天,有淮安的朋友说可以捐赠一批消毒水到武汉,但是找不到车辆运输。丁全有二话没说亲自上路,从淮安带上5吨消毒液,只身前往武汉和当地志愿者团队对接。
“在湖北宜昌的一家小医院,我们把捐赠物资送下以后看到几个护士没有穿防护服,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医护人员没有防护十分危险。”看到这些,丁全有心中的担忧又多了一分,他从车上取出给自己备着的四套防护服送给了两位护士,但这一点物资相对当时防疫物资的缺口来说微乎其微。
这一次去武汉,让丁全有看到了一线工作者的艰辛,看到了病人期盼、感动的泪水,同时也看到了很多志愿者无私的付出,这一切在他心中激起一股强大的力量,开始了他持续20天的奔走。
“我四处呼吁,把朋友圈里每一个化工相关企业都联系了一遍,当时全国都在缺消毒液,想找到资源太难了。”丁全有感叹道,在他一个又一个电话的催促下,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联系到潍坊一家企业可以提供消毒液,于是便星夜兼程,开着他的小货车再次出发。
疫情形势紧张,旅途中所有的旅馆全部关门停业,实在找不到住的地方,丁全有便吃住在车上。“
次入武汉的时候联系防疫部门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旅店住下来,第二次入武汉就没有旅店能住了,我提前准备了四大箱方便面,还有换洗衣物、毯子,吃饭可以吃方便面,货车三个座位,可以在上面休息一下。”尽管持续近3天的路途十分辛苦,但丁全有没说一个“苦”字,他说:“相比医务人员的付出,我这不算什么,我吃一个月的方便面也没问题”。
第二次进入武汉,丁全有把筹措到的3吨消毒水、40瓶酒精、6套防护服送到了硚口社区后,还主动做起了志愿者,帮助武汉志愿者们运送了两天的物资。这两天他们奔走在各个医院和社区之间,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送消毒液、送口罩、送食品。马不停蹄地奔走,丁全有完全不觉得累,在他看来,支撑他一路走下去的是“爱”的力量。“我不止一次看到我们志愿者团队中的成员情绪失控,失声痛哭的情景,看到武汉人民深受鼓舞又倍加期盼的眼神,我们深知责任重大,在这种巨大压力下能够克服心理阻力,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真的很不容易,如果不是‘爱’和‘感恩’的力量,这一切很难实现,有了这份力量的支撑,我就不觉得辛苦。”
离开武汉,丁全有的旅程还没有结束,虽然做好了防护,但他还是不敢回家,怕自己万一感染病毒传染给家人,于是便开始了自我封闭的14天。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这14天他一直在车上。“家里孩子还小,回去万一感染其他人那就不是帮忙,是添乱了。”丁全有一脸愧疚地说,去苏州送下最后一批物资以后自己才注意到,家人的信息还有30多条未读,牵挂和担忧写满了朋友圈的留言板。“我把这一路的故事发到了朋友圈,却忘记屏蔽家人了,让他们担心了。”丁全有抱歉的笑了笑。
近一个月的奔走,丁全有先后带动了上下游10多家化工企业参与捐赠,累计捐赠消毒液近80吨,还有部分物资先后捐赠到硚口社区、武汉市长江医院、岳池县人民医院等处。
“我们捐赠的物资主要是防护服、口罩、消毒液还有食品等一线工作者马上会用到的物品,希望能给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丁全有介绍道,“在这20天的时间里,青岛科技大学的一位院长 时间就委托我们进行了物资的捐赠;一位化工同仁,翻箱倒柜前后两次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口罩、手套等,在我们问他要相关信息时,他说他就是‘普通一兵’;台湾同胞Barry和郭总,也是做了很多的协助……”细数着一份份感动,丁全有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疫情无情,却让人感受到更多人间的真情,这份情让丁全有久久不能忘怀,时刻铭记于心。“在武汉的日子里我看到了苦中作乐的、坚强勇敢的医务工作者,看到了不惧风险、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看到了冲在一线、不眠不休的社区工作人员,他们带给我很多的感动。回到青岛高新区以后,虽然我一直没在公司,但是在高新区管委的帮助下,在我们团队的伙伴们的支持下,公司准时开工。所有这些让我更加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处。”丁全有说。
(消息来源:党群工作部)